中国冶金报社
记者 贾林海
进入2025年,我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扎实前进,总体呈现向好态势。同时,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,国际经贸领域的挑战持续增多,尤其是美国高关税政策的实施,导致我国钢铁行业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。如何在压力中寻突破、于变局中开新局,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。
10月30日—11月1日,2026年钢铁产业链发展形势会议召开。来自钢铁产业链上下游的专家、企业代表齐聚一堂,围绕当前国内外经贸形势、钢材市场基本面运行趋势及2026年行业潜在机遇等话题展开研讨,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。

国际经济多重变量交织
国内重大会议提振信心
在探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时,与会嘉宾普遍认为,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不均衡,地缘政治冲突、主要经济体政策调整等因素持续扰动国际经贸秩序。国内经济稳定向好与宏观政策发力,为钢铁行业抵御外部风险提供了重要保障。
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、高级专家顾问毕吉耀认为,新的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形成。他表示,今年初以来,全球经济形势跌宕起伏,这一局面主要由美国滥施关税引起,其他经济体为适应新情况不得不采取应对措施,进一步加大了全球经济波动幅度。同时,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,为钢铁行业健康发展筑牢了基础。这一良好态势主要表现在七大方面:经济保持较快增长、生产供给增势良好、国内需求持续改善、外贸韧性持续显现、就业收入总体稳定、居民消费价格低位运行、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。
钢之家网站创始人、董事长吴文章从实际感受出发,分析了宏观经济带来的影响。“今年初以来,美国关税政策实施引发一系列国际贸易摩擦,进一步加剧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。”他认为,受美国关税政策等因素影响,我国经济和外贸出口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,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。叠加国内有效需求明显不足,导致国内钢材市场走势呈现“三低一弱”(低需求、低价格、低效益、弱平衡)的运行特点。
南钢股份总裁祝瑞荣表示,当前,我国钢铁行业面临“扰动多、供给高、需求弱、价格低、利润低、预期弱”的局面,“双碳”、环保、安全等政策要求日益严苛,市场竞争白热化。此外,金融资本主导主要原料商品定价权,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,对钢铁企业稳健经营提出了新的挑战。
上海钢铁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创始人袁义宗聚焦国内政策发力点,分享了自己的观察。“今年初以来,国内一系列利好政策陆续推出,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地,稳楼市、稳股市、增加财政支出、扩大专项债发行规模、适时降准及降息等政策逐步见效。”他坦言,虽然这些政策为钢铁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动能,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本面压力,但整体来看,市场供大于求、需求不足的局面难以彻底扭转,行业仍要在调整中寻找新的增长点。
正大制管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洪顺则从重大会议中汲取到发展信心。他表示,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“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”“加快建设制造强国、质量强国、航天强国、交通强国、网络强国”“优化提升传统产业”“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”等重要部署,更加坚定了企业稳健发展的决心和信心,也让大家相信民营经济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持续优化供需格局
结构优化仍为核心主线
谈及后期钢材市场运行态势,与会嘉宾将目光聚焦于供需格局、价格走势、产品结构等方面,并一致认为当前我国钢材市场供需格局正朝着“总量合理、结构优化”的方向发展。
南京钢铁协会秘书长张秋生详细梳理了今年前10个月国内钢材市场的运行特点,并用“高产量、弱内需、强外需、低库存、低成本、低价格、低利润、弱预期”来概括。
他分阶段介绍道,今年1月—6月份,钢材市场供需矛盾并不突出,行情主要围绕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的关税政策、美联储降息预期等因素展开,国内钢材价格震荡下跌,但由于原燃料价格跌幅大于成材价格跌幅,钢铁企业盈利面持续改善;7月份,“反内卷”政策持续发酵,市场悲观预期明显改善,钢材价格与原燃料价格共振上涨,但原燃料价格涨幅大于钢材价格涨幅,导致钢铁企业利润收缩;8月份以来,宏观驱动有所减弱,市场交易逻辑重回基本面,高供给叠加旺季成色不足、钢材库存持续增长、成本支撑减弱等因素影响,钢材期货、现货价格同步下跌,行业盈利压力进一步加大。
对于后市走势,张秋生分享了自己的判断:“第4季度,在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下,全球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仍较大,预计年内钢材价格承压运行,普材价格大概率围绕钢铁企业盈亏平衡点波动。”
吴文章预计,今年我国粗钢产量将达到9.8亿吨,同比下降2.5%;钢材进口量将达到600万吨,同比下降81万吨;钢材出口量将达到11700万吨,同比增长628万吨;粗钢表观消费量将达到8.48亿吨,同比下降4239万吨,降幅为4.8%。原燃料方面,预计今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达到12.2亿吨,同比下降1.3%。
基于对行业现状的分析和未来趋势的判断,吴文章认为,未来钢铁行业要围绕“固本升级、数字智造、绿色低碳”三大主题,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。
一是固本升级,夯实产业根基。要以科技创新驱动产品迭代升级,提高产品质量,开发适应新需求的高端材料;同时以结构优化提升产业效能,推动企业专业化、融合化发展,进一步提升钢铁产业的全球竞争力。
二是数字智造,重塑制造流程。要深度融合数字化、人工智能、机器人等先进技术,对传统工艺装备全流程进行系统性改造升级,实现生产、物流、营销、管理等全流程智能化变革。
三是绿色低碳,引领可持续发展。要在持续深化超低排放改造的同时,前瞻布局绿钢与低碳排放钢等绿色产品体系,主动应对“双碳”目标与市场新需求。
袁义宗特别关注到数智化发展对钢铁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意义。他认为,数智化转型是驱动钢铁产业升级、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路径。借助电商平台,钢铁企业可实现业务流程数字化,通过数字化供应链管理,实现产品销售、物流配送的协同联动,从而降低运营风险。同时,数智化发展还能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,助力钢铁电商平台运用AI(人工智能)算法提供个性化推荐、智能选型等服务,全方位助力客户提升经营效益。
从与会嘉宾的讨论成果来看,虽然当前钢铁行业面临国际经贸摩擦、国内需求待进一步提振等挑战,但大家对行业发展仍有信心,一致认为国家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、重大会议对实体经济的重视,为行业筑牢了发展根基,将推动行业向更高质量、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