凤凰网财经讯 6月28-29日,“2025中国企业出海高峰论坛”在深圳举行,本次论坛由凤凰网主办,雪花超高端系列品牌-醴首席赞助合作,中国企业出海全球化理事会联合主办,以“为开放的世界”为主题,旨在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之际,为中国企业搭建思想碰撞、资源对接、规则对话的高端平台,系统性破解出海难题,共探生态共赢转型路径。
世界钢铁协会第41、42任主席、世界钢铁发展研究院院长于勇
世界钢铁协会第41、42任主席、世界钢铁发展研究院院长于勇出席论坛,并在“深度全球化:更开放、更包容、更共赢”环节发表演讲。他结合自己担任世界钢铁协会主席的经历,讲述了“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工业制造国家和中国的最大区别。”
于勇认为,“美国等西方工业国家在金融和市场手段上确实领先于中国。但是,在企业自身竞争力方面、投入方面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,是远远不如中国制造业企业的,这也是中国制造业企业体现出极强竞争力的一个根本原因。”
于勇还分享了自己关于中国企业出海的五点思考。
第一、当前,全球供应链正在重构,很多国家基于安全考虑,更多追求供应链本土化、区域化。供应链重构确实带来了很大的挑战,同时也给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和机会。
第二、中国企业出海恰逢其时。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几年的快速发展,中国培育了竞争力极强的产业体系,制造业在全球200多个供应门类中位居第一,已经是全球供应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。中国企业出海是全球供应链的再优化、再分配和再布局。
第三、当下中国企业出海和几十年不可同日而语。改革开放初期,出海更多的是产品,而且是劳动密集型的低成本产品;现在出海的不仅是产品,还有技术、服务等,不再是低成本的代名词,而是技术含量高、产品质量好、更绿色、更多承载中国制造业内涵的高质量出海。
第四、中国企业已经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,如今的中国制造业在世界供应链中不再是可有可无的,而是不可或缺的。
第五、对中国企业而言,出海已经不仅是市场的拓展和产品的销售,更是参与重构全球产业新秩序、适应多元维度规则体系的系统工程。单一维度的走出去已经难以为继,要求企业具有更多前瞻性和全球合规框架,灵活深耕策略,开放包容的伙伴体系构建能力,以及ESG等全球关切、深度融入商业逻辑的远见。